当酱香邂逅非遗:赤坊“非遗贵礼”如何让千年技艺“酿”出新味?
提及贵州非遗,人们常会想到蜡染的斑斓、银饰的璀璨;谈及贵州白酒,也少不了酱香的醇厚风味。然而,在贵州的深山里,许多珍贵的非遗技艺正悄然面临“守艺难、传艺更难”的困境——年轻人外出务工,手艺后继乏人;精美非遗作品藏于深山,市场认知有限。苗族蜡染、银饰锻造这两项国家级非遗,也曾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。
匠心不灭,深山回响
有人选择坚守,并用实力闯出一条新路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技艺传承人杨而朗,以单手绘就奇迹,打破身体与地域的限制,将充满灵气的“鸟纹”蜡染带到了国际时装周舞台,也让央视镜头为之聚焦。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龙太阳,出身八代银匠世家,为守护家族手艺,他放弃城市高薪,回归村寨潜心创作,作品既承古韵、亦具新意,荣获“中国匠人大会十大创新匠人”称号。
以酒为媒,承非遗之魂
两位匠人的执着,打动了同样以“匠心”为魂的老赤坊酒业。一个全新的命题由此诞生:能否以酒为媒,将非遗的“静”与酱香的“动”结合,让传承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坚守,而成为一群人的共鸣?
于是,老赤坊“非遗贵礼”应运而生。
这不仅仅是一瓶酒,更是一次匠心之间的对话与融合。老赤坊恪守大曲酱香“12987”传统工艺,从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,到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每一步皆依古法,成就酱香突出、酒体醇厚、回味悠长之风骨。
非遗贵礼更值得细品的是其设计中所承载的文化叙事:
酒盒绘以杨而朗笔下象征自由与平安的蜡染“鸟纹”,纹样灵动,寄托着福寿延绵、家族兴旺的美好寓意,
并且复刻龙太阳设计的“荷花”造型999足银饰,皎洁如月,寓意高洁与和谐,酒瓶盖顶饰以苗家牛角图腾,象征力量与勇气;
瓶肩鱼纹轻盈灵动,如着苗装的少女翩跹起舞,致敬苗族神话中的美神“仰阿莎”,传递对爱情、自由与真善美的追求。
为确保每一滴酒液的品质,老赤坊酱香酿酒大师李成昆 ,张跃亮两位老师全程监制,从选料、酿造到勾调陈藏,严苛把控,令“非遗贵礼”不仅具收藏之韵,更宜饮酌之享。
目前,老赤坊“非遗贵礼”已启动拍卖流程,市场价值获广泛认可。但比商业反馈更重要的,是它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——以产品为媒介,以品牌为桥梁,让非遗文化走出深山、融入日常。
让非遗之韵,余味绵长
“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做一件商品,而是在搭建一座桥——让深山中的回响,借酱香之韵,抵达更远的远方。”老赤坊相关负责人如是说。老赤坊“非遗贵礼”的探索,是让非遗从静态的文化遗产变成了可感知、可消费的生活符号。
这瓶酒,可以是中秋团圆餐桌上的佳酿,也是可品读、可收藏的文化艺术。它也尝试回应一个更大的命题:如何在当代语境下,让非遗真正“活”起来?
老赤坊“非遗贵礼”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案——以酒为媒,承非遗之魂;以匠心,守文化之根。未来,这条“非遗+”之路还将继续延伸,而毫无疑问,这瓶酒,已经是一个动人的开始。
-
北京耀中成功举办DSE课程说明会
-
银轮股份:站上液冷风口,“千亿事业”有望加速实现
-
ETC最新重要报告全面介绍全球建筑业排放状况和脱碳路径
-
Assembly任命Karen Ho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,引领该地区增长
-
Quantinuum宣布具巨大商业潜力的生成式量子人工智能突破
-
AI 与基因组学进步为亚洲肺癌负担带来新希望
-
E Ink元太科技发布75吋E Ink Kaleido™ 3户外大型彩色电子纸广告牌
-
布鲁可携多IP系列产品亮相德国纽伦堡玩具展,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
-
森林城市再迎重磅利好,数字地位赋能区域发展
-
IBM 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:软件业务双位数增长,自由现金流超全年预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