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允上泛丸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
雷允上中药传统技艺(泛丸)入选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


丸、散、膏、丹是中医里常见的中药剂型,其中丸排首位。早在2000年前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已对丸剂的名称、处方有了记载。丸剂具有作用持久、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、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,被广泛应用于临床。
在纯手工制药的年代,为了批量制丸,中药人发明了一种独有的技法——泛丸。它除去了平时煎制汤药耗时繁复的过程,将药物研磨成粉后,以水为粘合剂,药工便能将细密的药粉变为一颗颗圆润饱满、大小均匀的药丸。手工泛丸相对于机器泛制的丸剂,紧密程度低,易于控制溶散时限,特别适合消化功能弱的病人服用,这是项很考验药工技术手艺的中药绝活。

中药传统技艺(泛丸)在雷允上已有近三百年的传承,从生产原料到炮制,遵循古法。手工泛丸经过药材备料、起模、成型、盖面、过筛、干燥、选丸等特定的程序和严格的规范操作,传承谱系清晰,历经数代传承涌现出了一批全面熟练掌握雷允上中药传统技艺(泛丸)的传承人。
雷允上老药工钟建康就是泛丸制作的高手,从1983年入行学徒,手工泛丸就是他学会的第一门手艺。
一块竹匾,一把药勺,以水或蜂蜜等为媒介,继而发力,竹匾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,细密的药粉在竹匾的方寸之间随着钟师傅的节奏分散聚合、回旋舞动,却不会掉落分毫在外,无数个回旋中,药粉慢慢聚成起子,在力与力的作用下,原先粗糙细小的小药胚最终蜕变成颗粒饱满、丰盈圆润、大小一致的药丸。
从无到有,从有到精,钟师傅年复一年的坚守正是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,专注于一事,从容踏实。他始终遵循着雷允上“精选道地药材允执其信,虔修丸散膏丹上品为宗”的祖训,在雷允上的药香里,以一颗赤子之心,雕琢着时光的痕迹。
但是,如同很多中药技艺一样,如今手工泛丸也被机械化逐渐代替。为了保证泛丸这一古老手艺不被世人遗忘,雷允上建立的师带徒专项小组,希望通过传统的以师带徒模式将泛丸技艺传承下去。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,中医药文化也将重新崛起,走向光明的未来。
-
北京耀中成功举办DSE课程说明会
-
银轮股份:站上液冷风口,“千亿事业”有望加速实现
-
ETC最新重要报告全面介绍全球建筑业排放状况和脱碳路径
-
Assembly任命Karen Ho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,引领该地区增长
-
Quantinuum宣布具巨大商业潜力的生成式量子人工智能突破
-
AI 与基因组学进步为亚洲肺癌负担带来新希望
-
E Ink元太科技发布75吋E Ink Kaleido™ 3户外大型彩色电子纸广告牌
-
布鲁可携多IP系列产品亮相德国纽伦堡玩具展,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
-
森林城市再迎重磅利好,数字地位赋能区域发展
-
IBM 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:软件业务双位数增长,自由现金流超全年预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