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医派传人史士昊:科学养胃,破解“小米养胃”误区
都说:“喝小米粥养胃!”以前谁要是胃不好,总会有人劝说:喝点小米粥就好了。事实上真是这样吗?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,胃病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。胃痛、胃胀、反酸、嗳气等症状频发,如何科学养胃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。御医派“七分养三分治”学说传承人史士昊在《五仙传医》栏目中,结合中医理论,以其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临床经验,深入剖析养胃误区,并提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。
史士昊指出,很多人一遇到胃部不适,第一反应就是熬一锅小米粥。这种看似正确的养胃方式,实际上需要因人而异。对于胃胀、消化不良的人群,温热的小米粥确实能起到补益脾胃的作用。但对于反酸、烧心、嗳气等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,喝小米粥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,加重不适症状。
针对这一现象,史士昊提出了改良方案:将小米炒至金黄后泡水饮用。经过炒制的小米,其凉性得以中和,性质变得温和,既能滋养胃阴,又不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。这个方法简单实用,只需将小米小火慢炒至焦香,再用热水冲泡即可。
在谈及多年胃病患者时,史士昊强调“虚损不补,陈病难除”的调理理念。他认为,老胃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在于胃功能的整体衰退,需要通过“补虚损、化瘀堵、祛毒邪”的系统调理来改善。其中,补虚损重在修复胃黏膜,化瘀堵针对胃气上逆的问题,祛毒邪则是要消除长期用药对胃部的损害。
史士昊建议,对于顽固性胃病,可以结合御医派的经典方剂如乾隆四神汤、五仙膏等进行调理。这些方剂遵循“七分养三分治”的原则,既能扶助正气,又能祛除病邪,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胃部健康。
“养胃不是简单的食疗堆砌,而是要对症施策。”史士昊的这番话道出了养胃的关键。在他看来,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专业调理,都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。只有真正理解胃病的成因,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养护之道。
-
北京耀中成功举办DSE课程说明会
-
银轮股份:站上液冷风口,“千亿事业”有望加速实现
-
ETC最新重要报告全面介绍全球建筑业排放状况和脱碳路径
-
Assembly任命Karen Ho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,引领该地区增长
-
Quantinuum宣布具巨大商业潜力的生成式量子人工智能突破
-
AI 与基因组学进步为亚洲肺癌负担带来新希望
-
E Ink元太科技发布75吋E Ink Kaleido™ 3户外大型彩色电子纸广告牌
-
布鲁可携多IP系列产品亮相德国纽伦堡玩具展,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
-
森林城市再迎重磅利好,数字地位赋能区域发展
-
IBM 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:软件业务双位数增长,自由现金流超全年预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