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逸夫奖得主圆桌论坛于香港科学馆举行
科学的未来:突破与影响
香港2024年11月15日 /美通社/ -- “邵逸夫奖得主圆桌论坛-科学的未来:突破与影响”由邵逸夫奖基金会和香港科学馆联合主办,并由南华早报筹划,11月14日(星期四)于香港科学馆举行。四名2024年度邵逸夫奖得奖者分享他们科研生涯的个人经历及见解,包括在现今世代下科研人员以至国际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,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整个科学界以至各领域的影响。是次圆桌论坛吸引超过120名现场参加者,以及数百名在线观众。
“邵逸夫奖得主圆桌论坛-科学的未来:突破与影响”11月14日于香港科学馆举行。四名2024年度邵逸夫奖得奖者就着多个议题进行跨学科讨论。
四位与会嘉宾包括2024年度邵逸夫天文学奖得奖者史里尼瓦斯・库尔卡尼(Shrinivas Kulkarni);202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奖者邓瑞丽(Swee Lay Thein)及斯图尔特・奥金(Stuart Orkin);以及2024年度邵逸夫数学科学奖得奖者彼得・萨纳克(Peter Sarnak)。
论坛的其中一个焦点在于新兴技术,尤其是人工智能对科研的影响。四名嘉宾都认同人工智能发展是一个大趋势,未来必然会融入各科目的研究,科学家们必须拥抱这个进程。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,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传统的试错法(trial-and-error),从而加快药物研发的进程。学生应该好好装备自己,了解这些工具对自己的帮助,同时也要知道它们的弱点。数学家萨纳克强调,必须好好运用资源,包括在香港等主要城市举办的国际会议,透过国际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影响,推动科研发展。
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许多正面的效果,但同时亦存在隐忧。与会嘉宾强调在追求知识当中,理解知识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亦是造就科学家的本质。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取替的。
参与是次论坛的观众不乏年轻研究员及学者。在问答环节中,嘉宾们回答了观众们许多关于学术研究的问题。生命科学家奥金及邓鼓励年轻科学家勇于追求自己的兴趣,并致力投入他们所坚信的研究。天文学家库尔卡尼则认为学生应该找出自己的优势,发挥自己的长处,并有效的利用资源,才能在科研这场“游戏”中脱颖而出。
-
北京耀中成功举办DSE课程说明会
-
银轮股份:站上液冷风口,“千亿事业”有望加速实现
-
ETC最新重要报告全面介绍全球建筑业排放状况和脱碳路径
-
Assembly任命Karen Ho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,引领该地区增长
-
Quantinuum宣布具巨大商业潜力的生成式量子人工智能突破
-
AI 与基因组学进步为亚洲肺癌负担带来新希望
-
E Ink元太科技发布75吋E Ink Kaleido™ 3户外大型彩色电子纸广告牌
-
布鲁可携多IP系列产品亮相德国纽伦堡玩具展,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
-
森林城市再迎重磅利好,数字地位赋能区域发展
-
IBM 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:软件业务双位数增长,自由现金流超全年预期